朝闻道,夕死可乎?

如果有一个机会,能让你在生命和真理之间选择其一,而且只能选择其一,你会做何选择?所有声称自己为了追求真理和美而研究科学的人都可以体验一下这个小小的心理测验。这来自一篇科幻小说《朝闻道》 (感谢xuyang的推荐!)。我是怀着很复杂的心情读完这篇小说的。那里面飞蛾扑火般的追求真理的激情让我热血澎湃,但同时我又感到很压抑、很悲哀。这个悲剧太残酷了,亏作者想得出,上帝怎么会这样捉弄人类呢?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不能再继续探测更高能的物理,否则就会给宇宙带来灾难,不过有一个方法能让某些人看到终极理论,但他们的代价是在那之后只能活10分钟,你会选择做这样的人吗?或许对很多人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太明显了,他们要不就是从来没想过要去追求什么真理的人(这种人占大多数),要不就是抱定了殉道决心的极端脱俗者;但对我而言,这真是一个需要再三考虑的难题。

 

如果不加条件限制,让我用生命去换真理,我是万万不会答应的。追求真理是出于人类的本能欲望,我们是为了寻找快乐才去追求真理的。在真善美这三者之中,我最关注的是“真”,附带着还有“美”,但我清楚,最终的目的还是“善”,就是要让自己幸福快乐地生活。幸福感的获得,来自欲望的不断满足,而不是一下子达到最大满足,所以我看重过程甚于结果。一下子把一个终极真理塞到我手里,不见得会比一步步向前探索来得更快乐。而且,那个终极真理离我们的现有认识那么遥远,我们能真正理解它,欣赏它的美吗?更重要的是,它代替不了我们自己去发现真理的饱含着酸甜苦辣的经历,那里面的种种滋味,才是我们需要的。我曾经很得意地跟别人解释为什么会选择物理:人总得有个追求才有快乐,你当然可以去追求别的东西,比如金钱、社会地位、爱情什么的,这跟追求真理本质上没什么两样,但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你可以得到金钱、地位、爱情,但它们都有一个极大值,当你都拥有它们的时候,不是又空虚了吗?而且拥有之后很可能会失去,又会带来很多痛苦。真理却不一样,你永远也得不到真理,它永远都在你的视线尽头,但是你可以像一个收敛序列一样无限逼近它,而且只有逼近,大方向上不会远离,就在这个无限逼近的过程中,你的欲望将会得到无限的满足。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能把真理抓在手里,我当然还是会很高兴,但也会有些遗憾——因为它的价值也被降到同金钱一个档次了。

 

如果进一步放松条件,不是用生命去换一个终极真理,而只是去换一个几百年后会被人们纳入常识的某种知识,我就更不情愿了。我曾跟同学开玩笑说,我这辈子要专心做一件事,就是找到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死后去问上帝。《朝闻道》也太残酷了点,恐龙如何灭绝跟大统一模型显然不是同一个量级的问题,居然也犯得上古生物学家为它丢命。至于那帮数学家,死得更冤,费马大定理和歌德巴赫猜想尽管是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但数学里面有多少这样值得人倾注一生的定理和猜想阿,就像爱因斯坦说的,他面对数学,就像布里丹的毛驴,不知道该吃哪一捆草。数学本来就是数学家们的游戏,玩游戏还搭上命,太不值了。这样看来,还是物理学家死得最值(出于同样的原因,我也认为物理学家活得最值J)。不过大统一模型,或者我们现在所期待的Theory Of Everything,会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吗?如果让牛顿来问这个关于终极真理的问题,他可能会问:各种粒子统一的运动方程是什么?上帝怎么回答?今天我们知道,连“粒子”这个概念都完全变了,所谓粒子的运动方程根本不是牛顿想象的那样,也没法仅仅用牛顿熟悉的微积分表达出来。那今天我们问大统一场的拉氏量是什么的时候,不是也只是停留在现有的概念基础上吗?所以,考虑怎么问这个终极问题,其实也是我们探索真理的目标之一。《朝闻道》最后还幽了一默,居然把霍金抬出来,问了一个恐怕连上帝自己也回答不了的问题:“宇宙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殉道未果(汗~~)。霍金在这里俨然成了哲学家的代表——对呀,哲学家们呢?他们应该是最踊跃的真理追求者啊。看来小说中是一个后现代社会,哲学家们都不关心终极问题了。

 

小说可没那么简单,它加了一个很强的限制条件:人类不能再继续寻求真理了。我们向真理逼近的那个序列嘎然截断,对世界的认识不会再有根本的改变,不会再有更高能的统一,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会觉得世界的颜色都变得昏暗了,人生也不会有太多的意义。当然,我不会郁闷到自杀,或许能找点湍流、自组织、分子进化、高温超导这类的研究来苟延生命,但它们终究代替不了心中的终极真理,正如大麻代替不了海洛因。如果这个时候,有某个机会让我用生命去换取终极真理,我真的会考虑。如果这个时候还有两种选择:要不就是像小说里那样,只能你自己欣赏到那个理论,而不能告诉别人;要不就是通过你把这个理论转给其他人,但你自己却看不到。你又会作何选择呢?这涉及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科学研究究竟是为了自己的求知欲,还是人类的利益?在工业革命以前,答案是明显的:科学研究就是一种娱乐,它是一群吃饱了没事干的贵族们用来填补自己的精神空虚的方式,当然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但在工业革命后,特别是在我们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之后,“人类利益”(或国家利益)就像幽灵一样附到科学身上,让它具备了创造一切或毁灭一切的力量,但同时也不再自由,失去了轻松和纯真的灵性。小说里借用某位总统的话给科学家下了一个有趣的定义:“他们声称为全人类的利益而研究,其实只是拿社会的财富满足自己的欲望,满足他们对那种玄虚的宇宙和谐美的变态欲望,这和拿公款嫖娼有什么区别!这其实说明,科学家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对科学真理的追求是个人的行为,但今天的科学研究又不得不依靠社会投入的大量资源。国家花这么多人力物力修建加速器、天文观测设备,绝不仅仅是为了让科学家们“嫖”得更爽,它当然期待加倍的回报。当然,有法拉第的“婴儿”原理,我们不用担心回报问题,但这也确实让科学家们不再玩得那么心安理得。于是他们不断地发paper,向政府做报告,申请基金,以证明自己的玩得意义非凡,甚至证明自己不是在玩,而是一心一意在为人类谋福利。我说不出来把科学依附于人类利益有什么错,这或许只是一场交易,是希望继续探索真理的人们与全社会的一场交易,在这场交易中,双方都要做一些妥协,才能实现各自的目的。回到那个问题,我会用生命去做哪种交换?真的很难给一个答案。或许,真到选择的时候,欲望会战胜责任感,我会选择自己去欣赏终极真理。

 

 

20 thoughts on “朝闻道,夕死可乎?

  1. 《朝闻道》很久以前看过,当时也比较受刺激。我就是想过这类问题之后,才觉得自己的第一志愿其实是结婚,学习物理是第二志愿。
    以满足个人好奇心作为研究的目的并没有错,因为生活的压力同个人兴趣可以在矛盾中达到平衡。
    其实社会价值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被忽悠出来的,再没有用的东西也有可能被大众广泛接受。对于社会来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科学家们在一定程度上以自己的满足为目的进行研究,而不是过于功利性的引导。有些像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咯。

  2. 偶以前也看过了这篇小说,不过没有 伤心者 给我感动大,呵呵
    认同沙发的看法,为人首要是家庭,然后才是事业~~~

  3. 呵呵,祝你们早日娶到好mm!
    伤心者 还是挺感人的,特别是那天听一个数院的朋友说,现在搞纯数学的如果没法在物理上用就混不下去了,让我吃了一惊。物理更关注真,而数学更关注美,比起物理学家,数学家更需要自由,本来数学就是游戏。不过现实也没有小说里写的那么惨,像高斯、黎曼这些牛人的成就即使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得到公认。而且,我总感觉那个何夕有民科的影子,他似乎不是纯粹在追求数学的美,而是急于想要得到社会的承认,这让我感到很不舒服。

  4. 今天听一个老师说:数学分两个分支,一个是数论,一个是数学物理,其中数学物理也可以称作物理数学。
     
    不过没有物理对“真”的洞察、理解和追求,数学似乎也走不远。因为数学也需要直观思维,而人们的想像力是围绕“真”展开的,很难发现和深入研究与真实世界离得太远的数学结构。
     
    现在的数学和物理都越来越难,但是物理总比数学直观一些。
     

  5. tririver:
    同意你的说法,所有的想象力都来自于真实世界(我是唯物主义者,呵呵),而真总是超出我们最大胆的想象。所以数学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物理。
     
    Umbriel:
    Dirac的意思应该是坚信真的一定是美的,至于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真。

  6. 呵呵,数学家生物学家什么的那些确实有点扯。而霍金,我怀疑lcx是他的粉丝~:-p
     
    竟然有提到伤心者的,hand一下~^_^

  7. 霍金有点名大于实了,在公众眼里,他几乎承载了所有物理学家和自然哲学家的形象。霍金那段确实搞,本来看得很悲壮的,结果霍金一问出那句话,忍不住笑场了。

  8. 老罗怎么会把您链进来了呢?
    <朝闻道>,我在高中时曾在<科幻世界>上看过这篇短文.好象过短了,没太多印象.张晓雨画的那张插图倒是一直印在脑子里的.
    朝闻道,夕可死矣?闻道之后可能就不会这样想了,毕竟,闻道后我们才就有了基点去真正思考人生了吧.

  9. 上高中时看的刘慈欣,大的悲壮的美感当初让我很是惊喜,《乡村教师》那篇印象更深

  10. 高中三年级时候在科幻世界上看过刘的这篇文章,很受感动,还是喜欢那个时候的科幻世界,比现在好看。

  11. 推荐大刘《球状闪电》,味道不比《朝闻道》差.

    现在的留言是在一年后.呵.一年过去了.您老人家一些的东西还是没法看懂.
    作为一个只有热情又完全没有科学训练的可爱民科…你深深的伤了偶的自尊心呢
    如果只是自学的话.啥年月偶能够到达你目前的水平和你一起仰望星星?…
     
    为物理而活吗?人生的意义只是体现在追梦过程吗?你也不会认同吧
    如果不是终有一死的无奈会想要知道更多对吗?
    煎熬魂灵的问题摆在那里无能为力…为什么知道更多的小东西会让人们的认为人生显得有点意义?
    像你这样的物理学家我不相信你可以停止你的灵魂你的心不去追问那些关于永恒的问题.
    一代一代我们的同族就这样仰望着该死的星空.在一个又一个夜晚歇斯底里至黎明…
    告诉我吧告诉可爱的我.你是否满意?就这样的死去你是否能够满意?
    (为什么我深信坦老师说那句“满足于了解自然界的一磷半爪”是出自无奈而不是一颗诚恳说话的心?
    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回到这里.也不知道看到后又是否会认为这是个值得去回答的问题…)
     
    偶会努力.好好学习.从一元二次方程学起…
    顺便再问句:了解数学的东西是否能够更好的理解哲学家们问的问题?(这是不是个模糊而奇怪的问题?)
    顺便再问句:以后工作会在哪里?北京?
     
     
     
     
     

Leave a comment